-
当前位置: 信用中国(福建南平)>>政策法规>>市级政策
《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平市“十三五”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》解读
访问次数 : 发布时间 :2021-05-26
南平市政府办公室近期印发了《南平市“十三五”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》, 为了让公众更好地了解《南平市“十三五”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》,推动我市农业农村工作,市农业局对《南平市“十三五”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》出台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等进行解读。
一、规划编制背景
“十三五”时期是南平把握战略机遇,持续推动科学发展、跨越发展,努力建设“机制活、产业优、百姓富、生态美”的新南平的关键五年,也是传统农业向特色现代农业转型、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的关键五年。为加快推进全市现代农业建设,建设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,根据《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》和《福建省“十三五”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》精神,特制定《南平市“十三五”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》。
二、《南平市“十三五”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》主要内容介绍
《规划》全文2.5万字,由10章35节组成,主要包括“十二五”农业发展成就,“十三五”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、指导思想、基本原则、发展目标、建设重点、保障措施、重大项目等内容。在《规划》中,“十三五”期间的农业主要经济指标预期增幅主要是参考“十二五”期间我市相应农业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和省上“十三五”期间预期农业经济指标增长速度,大部分的经济指标年均递增幅度比全省“十三五”预期经济指标略高,提出到2020年,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620亿元,年均增长4.5%。主要内容如下:
第一部分:第一章,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
2015年,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6.37亿元,年均增长5.4%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64元,年均增长12.5%。农业生产稳步发展,农业基础逐步完善,农业产业化经营持续推进,农业科技水平显著提升,农村体制机制不断完善,生态农业建设步伐加快,“三农”改革持续深化。
第二部分:第二章,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
指导思想: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,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、四中、五中、六中全会精神,以邓小平理论、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,坚持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,树立“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”发展理念,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,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积极把握“三农”经济发展新常态,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,加大农业创新驱动力度,做特做优现代农业,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,优化农业产业布局,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,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,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,拓展农村发展空间,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、建设“机制活、产业优、百姓富、生态美”的新南平做出新的贡献。
发展目标:到2020年,现代农业建设水平明显优化提升,农业产业化、组织化程度较高,农业科技化、设施化明显加快,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不断提升,农业综合生产能力、抗灾害能力、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,特色现代农业取得明显成效,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.5%。
“十三五”现代农业发展主要目标
指标名称 |
计量单位 |
2015年 |
2020年预期 |
年均增长率(%) |
|
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|
亿元 |
496.37 |
620 |
4.5 |
|
粮食 |
面积 |
万亩 |
373.64 |
370以上 |
-- |
产量 |
万吨 |
142.09 |
140以上 |
-- |
|
茶叶产量 |
万吨 |
6.8 |
8 |
3.30 |
|
水果产量 |
万吨 |
83.9 |
90 |
1.41 |
|
蔬菜产量 |
万吨 |
198.1 |
200 |
0.19 |
|
食用菌产量 |
万吨 |
11.27 |
13.58 |
3.80 |
|
肉类产量 |
万吨 |
68.1 |
80 |
3.27 |
|
禽蛋产量 |
万吨 |
4.75 |
5 |
1.03 |
|
生猪年出栏控制量 |
万头 |
-- |
215 |
-- |
|
奶类产量 |
万吨 |
9.84 |
10.5 |
1.29 |
|
水产品产量 |
万吨 |
12.07 |
16.27 |
6.15 |
|
农业机械总动力 |
万千瓦 |
228.55 |
245 |
1.39 |
|
“三品一标”认证农产品 |
个 |
459 |
609 |
新增150个 |
第三部分:第三至第九章,发展重点
做特做优现代农业,大力发展现代种植业、现代畜牧业、现代渔业、现代农业园区和设施农业。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,加快发展农产品流通业,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。提高农业安全保障能力,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,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,加强农产品品牌化建设,做好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,注重农业安全生产。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,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发展新型农业经营方式,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。推进农业科技创新,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,实施种业创新工程,加大农村人才培养力度,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。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,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,推进农业机械化,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。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,深化土地承包经营改革,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,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机制。
第四部分:第十章,保障措施
主要包括加强组织领导,实施项目带动,加强农业执法,强化督查考核等措施。